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元代文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早秋曲江感怀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秋凉已至暑气止矣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近日,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气。
时间
8月23日11∶16迎来处暑节气
贺铮介绍,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今年的处暑是从8月23日11∶16开始。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从处暑开始,气温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等,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很快要收获了。
天气
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季
贺铮表示,如果说立秋节气里我国只有少数地区有了秋意,那么到了处暑节气,全国已经有过半的区域秋凉已至,甚至在青海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已经是秋尽冬来。而对于华北中南部和东部、黄淮以及南方大部来说,处暑节气期间仍然处在夏季,暑热仍在。尤其是江南、华南等地,有时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还经常会有高温出没。
从常年同期的气温数据来看,咱们沈阳地区也往往是在处暑节气里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季。在处暑节气期间,沈阳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下,往往盛行下沉、干燥的冷空气,所以常常给人“秋高气爽”的感觉,当冷空气与大气中的暖湿气流相遇时,就会形成一场秋雨,雨后的气温往往会明显下降,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养生
做到这三点,换季身体无压力
贺铮说,进入处暑节气,我国大部地区都将经历夏秋季节的转换,生活起居需做到三点,让你换季身体无压力。
作息:延长睡眠多喝水。中医认为,人们在处暑时节之后,起居作息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每天可以增加1小时的睡眠,同时还要保证有质量的午睡。
运动:轻松平缓防出汗。秋季养生离不开“收和养”的原则,保养体内的阴气是秋季养生的首要任务。因此,此时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尽量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饮食:少食多餐忌冷饮。此时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平时可以多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等。此外,气候渐渐干燥,肺经当值,适当增加滋阴润燥食物的摄入量,如梨、冰糖、银耳等。
“秋老虎”是个什么“虎”?
过了立秋节气之后,一有炎热天气,老人们总会说:“这是‘秋老虎’发威了。”这“秋老虎”是个什么东西呢?为此,贺铮介绍,“秋老虎”并不是“秋天的老虎”,它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多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时间约一周到半个月。民间认为“秋老虎”出现的时间通常在告别立秋,进入处暑节气以后。
贺铮说,从“秋老虎”的出身来看,它其实是一只“华南虎”,而不是“东北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老虎”的成因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性移动所导致的,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每年5月至6月,副高开启北上的旅程,海南等地在其控制下开始出现高温天气;6月至7月,它继续北抬,来到了北纬20°左右。高温范围也一起向北扩展;7月至8月,副高来到了旅途的最北端——北纬30°左右。华北、东北雨季开启,而长江流域梅雨结束,进入晴热少雨期,高温不断,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伏旱;9月,副高向南回缩,此时南方的高温天卷土重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
所以,所谓“秋老虎”,就是副高在秋季向南回撤的时候,路过南方地区而带来的高温天气,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日渐增强,这一轮高温天气相对比较短暂。
处暑“出游迎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民间谚语中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也就是说,到了“处暑”节气,中午的天气有时也挺热。
民俗学者、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齐守成介绍说,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俗称“中元节”。每逢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祭祀先祖,并以供奉祭品、放河灯等仪式,还会上演地方戏曲、祭拜祈福等。“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齐守成告诉记者,民间还有传说,到了处暑也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星会合的时间。
处暑过,暑气止。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于是,民间就有了“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也就是“出游迎秋”之意。
我的节气·故事
处暑难忘烤苞米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早秋曲江感怀》一诗中发出的感慨。
记者采访在农村长大的沈阳市文邦民俗馆馆长赵文邦时,他正在整理自己收藏的几十把不同的镰刀。他拿着镰刀笑着介绍说:“老话说‘立秋忙打靛,处暑安刀镰。’镰刀是用于收割的重要工具。有大、小、厚、薄、长、短之分。收割谷子、稗子、糜子、大豆一般用薄刃的‘草镰’。而收割苞米、高粱、苘麻等硬秆作物要用刀刃较厚的‘柴镰’。现在,这样工具已很少使用了。”
一唠起“处暑安刀镰”的含义,赵文邦介绍说,这就是说进入了处暑时节,当年的沈阳乡下人便要做秋忙的准备工作了。一边开始整理、修补秋收使用的农具,一边也会开始品尝烀青苞米的乐趣,还有蒸大茄子拌鸡蛋辣椒焖子的美味。
赵文邦说,在20世纪60年代粮食紧张的岁月,沈阳的乡下人能吃上烀苞米和鸡蛋辣椒焖子这套饭菜,真的是十分奢侈的企盼。那时,乡下老人如果看到谁家连续烀了两顿青苞米,就会嘟囔说:“这家太浪费,不会过日子。”
当时,苞米的吃法很多。嫩苞米可以削粒煮粥吃,滑腻适口,清香怡人。老苞米烀着吃,也是香气十足。在赵文邦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劳动之余劈下两穗青苞米,架在地头的柴草火上烤。等烤熟后,敲掉草灰,再搓粒放入嘴里咀嚼,满口香甜。那可真是难忘的烧烤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