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孟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俗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本图片来自网络
本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不怕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脱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本图片来自网络
本图片来自网络
本图片来自网络
“孟兰盆会”是佛教礼仪中重要的仪式,在每年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孟兰盆节”之称,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孟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孟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
照佛门的“孟兰盆会”仪式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有正义的人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本图片来自网络
本图片来自网络
本图片来自网络
本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