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http://www.t52mall.com/“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诗,写的正是清明节的情景。何以“路上行人欲断魂”呢?因为清明节是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上坟扫墓。这一天人们不仅仅为逝去的亲人上坟,连亲人附近的坟都会一起照顾。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年清明,我国中小学校都会组织集体扫墓的活动,学生们准备好小白花,献给为国家牺牲的烈士。
在古人的思想里,人虽死了,但是灵魂还是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的,所以除了人的节日、神的节日,还有专门的鬼的节日。在鬼节,鬼门关大门洞开,鬼可以随意出人。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家鬼和善鬼,所以鬼节的气氛没有中元节那么浓重。这里顺便提一句,三大人节就是春节、端午和中秋;三大神节是三月三上已节、六月六天贶节和九月九重阳节。清明节本来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成为一个节日,并由附属于寒食节,慢慢吸收了寒食节,成为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
我们常说的扫墓,简单一点,像小学生到烈土陵园放一些小白花,复杂点就有各种程序了。首先要送纸钱。在我们的思想里,鬼魂的世界和现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他们也要花钱,只不过是在另外一个我们到不了的地方罢了。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亲人送纸钱,如何才能送到先人手里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焚烧。纸钱焚化后化作青烟,就能被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收到。也有把纸钱压在坟头上或者沿路撒散的,撒纸钱的时候叫着先人的名字或者称谓,他们就可以收到。
送完纸钱后还要添坟,就是挖新土添加到坟上,对坟进行简单的修整。清明时节,雨水开始多起来,坟容易受到损坏,所以利用清明扫墓的时节提前把坟修整好,可以抵御雨水的冲蚀。有些地方在扫墓以后,族人还会聚集在坟基附近,一起分享祭祀用的食物。这样可以加强活着的亲人之间的感情,起到敦亲睦族的作用。
死去的亲人是他们共同的祖先,是他们之间的纽带,在坟边分享祭品,就是在清明时节插柳,是为了辟邪驱鬼。在佛教中,观音的形象就是右手持杨柳枝,所以人们认为柳枝可以驱鬼,防治百病。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里就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的说法。清明又是鬼节,就要插柳防止鬼进人,也有地方会戴柳,把柳枝戴在头上。介子推的故事中,介子推就是死在一株柳树下。第二年,晋文公重耳重新到了介子推死的地方,发现烧焦的柳树生出了新芽,就取下柳枝,纪念介子推。传到民间,这一天,人们也都插柳、戴柳,以此纪念高洁的介子推。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东南风和煦地吹着,天气回暖,大地重新恢复了绿色,收敛了一冬的人们也忍不住走出家门,嬉戏玩耍。清明节踏青这一点是吸收了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活动,到自然中调整经历了寒冬的身心。朝廷曾一度禁止清明踏春,认为祭祀祖先的时候还伴着踏春嬉笑,是对祖先的不敬,但是终究因为不合人情,没能执行下来。人们的身心都渴望在东南风里舒展开来,一纸禁令怎么能关得住?更重要的是,死亡在我们的文化中并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们是“视死如生”的,人们相信先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活着。敬死,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为了佑生,保佑活着的人可以更好地生活。
荡秋千是女子非常喜欢的清明节活动。不仅民间,宫廷里在这一天也会搭起秋千,妃嫔婢女都会荡起秋千。《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秋千最早产生的时候只有两根绳子,是为了荡起来以后够到高处的食物,后来在发展过程中才加上了中间的木板。开始也不叫秋千,而叫千秋,为了避讳对帝王“千秋万岁”的颂辞,才把名字改成秋千。荡秋千,是生命活力的展现,正符合寒食清明时期万物复苏、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也会放风筝,人们把疾病和困苦都写在风筝上,把它放得高高的,然后剪断风筝线,让风筝把一切疾病和困苦都带走。因此也有说法,不能随便捡掉落的风筝,免得捡到别人放出来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