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86.html金白地黑釉符箓文“敕鬼”如意形枕
七月半为复生之日,东汉时以此日为“中元”,诞生“中元节”。
传说此日,鬼门洞开,孤魂野鬼趁阴盛阳衰,游荡世间。所以唐宋时期的中国,已有“钟馗此日夜游,镇压小鬼”之故事,如龚开、颜庚等人所绘钟馗夜游图所示。
这一习俗,于南宋时漂洋过海,传播东瀛。13世纪初的《宇治拾遗物语》中,将其演变为“百鬼夜行”。
15世纪土佐光信百鬼夜行图卷京都大德寺藏
(一)中日两国对鬼的不同理解
对于鬼的固有印象大致趋同,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鬼显然是不存在的,但又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
在中国传统流传度最广的志怪小说莫过于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后来翻拍过电视剧,聊斋一词甚至成了童年恐怖的代名词。
而中学课本里也曾节选自晋代干宝《搜神记》里的一个故事。
大意为有人在夜间行走遇到了鬼,这个人强作镇定,哄骗鬼说自己也是鬼,并从言语中套出了鬼的致命弱点,后来用这个办法使鬼变成了一只羊,还在集市上卖了换钱。
中国的鬼多是借鬼来说人的,人若行恶,恐怕鬼都不是对手,而在日本鬼却成了为充满神秘魅力的艺术题材。
比如据百鬼夜行图中的鬼多为器物所化。传说经年累月的陈旧器具,因长期搁置,便心生怨念,从而幻化为妖。
长冠和沓颊
如头上佩戴的冠冕,任其破损,便化作“长冠”的妖怪,如脚上穿的鞋子,长时间吃灰在鞋柜里会化为“沓颊”的妖怪,凡此种种。
经凛凛
比如,据说僧人守敏曾与空海比较法力。然后,守敏败北,从此不再阅读经文。之后经文变成了妖怪“经凛凛”。
所以你永远不要低估日本人的脑洞,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的惊悚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二)鬼的出现与“礼崩乐坏”有关
在商代,殷人崇鬼,厚葬达到了顶峰,人们认为厚葬可以使鬼魂难以返回人间,逐渐这种文化成为制式,并在周朝纳入到周礼中。
但是到了战国后期“礼崩乐坏”,儒家开始寻求解决之道,丧葬视礼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对待人生的终结应该和对待开始一样,丧礼就是在昭示生死的意义,也就是礼乐依靠外在的形式却又不仅限于外在的形式。
唐三彩镇墓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于是就有对怎样招魂、什么时辰哭、不同时间穿什么、怎么说话、怎么住、怎么跪等等有了一套复杂的琐碎的规程。
虽然礼不下庶人,这一套是针对帝王和士大夫的,但由于儒家要化礼为俗,红白二事当中的丧葬礼也应极为重视,所为老百始也不能凑合。
但是下层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哪里会管得了这么多,所以有时候人死了都不会下葬,直接弃之荒野。因为礼这一套在百姓这里不起作用,于是便开始“闹鬼”了,用荀子的话来说就是“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唐三彩镇墓兽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守孝制度本是以感情确立的礼仪制度,并藉以整治亲族,把亲近和疏远、高贵和卑贱分开,缟素是悲痛心情的外在表达装饰,但在民间根据神鬼说则演变为人死后埋在土中,鬼魂会跑出来按照亲近关系探访亲友,活着的人看到要被带走,所以要伪装,改穿素服,越亲伪装的越厉害时间越久,如果子孙不孝,不能时常供奉,鬼魂便会化作厉鬼,所以光埋了还不行,还要守孝供奉。
唐三彩天王俑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为反止礼崩乐坏,在民间伦理纲常大多变成了辟邪一说,礼失而求诸野,但诸野必定迷信。
文章最后,奉上钟进士一张——中元之夜,不妨与君大笑三声→
大鬼小鬼,百无禁忌!#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