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说的是啥意思 [复制链接]

1#

导读:“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说的是啥意思?今年哪天寒衣节?

霜降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而之后就是立冬了。古人以“节气法”来划分四季,也就是立冬节气到了,秋季结束了,而寒冷的冬天就来了。

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又要开始送“寒衣”了,也就是说“寒衣节”到了。那可听说过一句俗语“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呢?它说的是什么意思?今年的寒衣节又是哪一天?

寒衣节的简介

寒衣节是古代北方地区流传很广,并且很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它和清明节、中元节一起并称为三大“鬼节”。不过,关于寒衣节的起源,在民间的说法很多,有学者说它起源于周代。

因为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它的意思是说到了农历的九月份,天气逐渐寒冷了,就要开始准备御寒的衣物了。而且在寒衣节这天,天子还会率领三公九卿等高官和权贵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这个在《礼记·月令》中就有不少相关的记载。

也有学者认为寒衣节起源要更晚一些,是在东汉的时候才兴起的。而在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则和秦朝的孟姜女有关。因为她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了,为了给丈夫送寒衣,孟姜女更是不惜千万里去寻夫。可是到了却发现丈夫早已去世,还被砌筑在长城里面,于是悲恸不已,并且哭倒了长城。

虽然这个是民间传说,但因为这一天是农历的十月初一,所以也称之为“寒衣节”,从这以后民间也是纷纷效仿,在这一天给祭祀去世的亲人,并且给它们烧送寒衣。

不管它的起源怎样,寒衣节在从古至今在北方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和清明节、中元节一样都是怀念、祭祀祖先的日子。

但是在今天寒衣节已经逐渐被人遗忘了,尤其寒衣节主要的习俗就是在路边焚烧寒衣,以此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牵挂。但是近些年在有些地方已经明令禁止烧纸,或者是对此节的习俗采取了相应的限制、取缔等措施,所以寒衣节也就逐渐不被人重视了。

“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啥意思?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寒衣节是在立冬节气后,那么来年的收成不好,农作物可能会受到较大的灾害。相反,如果寒衣节是在立冬节气之前,也就是寒衣节之后才迎来立冬节气,那么第二年就会是一个丰收年。

在农村所流传的许多农谚,也都是古人长期观察之后经验的总结,有不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之所以说“寒衣立冬后,必定是灾年”是因为古人认为,立冬节气都已经到了,可是寒衣节却还没有到,那么冬天就来得晚一些,这样的冬天就可能偏暖和,而“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这样第二年的天气可能会反常,尤其是开春了以后极大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因为在古代都是把立冬当作是冬季的开始,立冬节气到了,冬天也就到了。但是立冬到了,而寒衣节还没有来临,意味着这一年冬天就冷得迟,并且在冬季还很有可能会偏暖,这样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它不光是对越冬作物不利,还会对春季播种的作物,开花的植物也有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开春春暖花开,如果遭遇倒春寒,就会导致花朵大量凋谢从而导致大量减产,而这也就是农民口中的“灾年”。

前面也说了,寒衣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天,而在公历的日子则是变化不定的。但是立冬节气则是固定在每年的公历11月7日,而农历则已经是十月十四了。很明显今年的寒衣节是在立冬节气之前,按照古人的这种说法来看,明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

寒衣节相关的其他俗语

其实在民间,关于寒衣节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十月初一晴,割麦喂黄牛”。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是大晴天,那么就可以把小麦割来喂牛了。为何这样说呢?

它背后的含义是说,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是艳阳高照的大晴天,那么冬季就会以晴暖为主,这样小麦就会大量生长,但是小麦长得太快、太高,却对其越冬不太好。徒长的小麦苗会消耗掉大量的营养成分,如果出现大的降雪、降霜就可能会受到严重冻害,这样就会导致来年小麦减产。

另外还有“十月初一晴,单衣过隆冬”、“十月初一晴,无炭也过冬”,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寒衣节这天是晴天,预示着冬天晴暖,冬季偏暖。

但如果寒衣节这天是阴雨天,则预示着冬季偏冷,俗语“十月初一阴,难寻卖炭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冬天寒冷,家家户户需要柴炭生火取暖,而卖炭翁自己也缺柴炭,自然就见不到卖炭翁了。类似的农谚还有“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意思也是差不多的。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寒衣节就要到了(10月25日),在你的家乡寒衣节都有哪些习俗呢?现在还受重视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