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中元节,其实这是一个温暖的节环球网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

孩子叫喊道:“噢,火真棒!”

母亲低声说:“小龙,住嘴。”

把他拉至背阴处后,她细声说道:“今天所有死者离开坟墓回到我们这儿,空中簇拥着看不见的队伍。”

孩子喃喃道:“妈妈,他们为什么回来?”

“宝贝,因为他们爱我们,希望我们也爱他们并祭祀他们。所以不敬是极端错误不仁的”……

他完全安静了下来,低头猛地磕了一下。这是他试图向善恶鬼魂道歉。故从幼年时起,中国孩子们就上了善待死者的第一课。

这段关于中元节的描述既熟悉又陌生。这是上世纪20年代,英国女作家裴丽珠记载中国风俗的一节文字。

时至今日,中元节已经演化出各种祭拜方式,包括时兴的绿色祭拜。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内涵——善待死者。

嗯,今天中元节,胆子大的,就和小缸一起涨姿势吧。

△中元节祭祖

古人如何过中元节?

“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七月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秋尝祭祖活动至今仍然在一些地区举办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

“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道教的介入。据《修行记》,“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

据说,中元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地官的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人们祭祀祖先,燃烧纸钱,既表达孝心,也给孤魂野鬼些许安慰。

△《点石斋画报》上的《超度孤魂》

中元节被称为“鬼节”,正是由此而来。同时,这也是中元节与清明节的不同之处,它不但祈愿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脱超生,而且还顾及孤魂野鬼,普度亡魂。

到了小缸本尊司马光生活的宋代,除祭祖、普度亡灵的祭祀活动之外,中元赏月、泛舟、演目连戏等娱乐活动也开始盛行。明清时期,基本延续了唐宋时期的节俗主题,并且节日气氛更加世俗化。

△中元节放河灯

放河灯、斗灯会、唱灯歌、泛舟、燃灯、舞狮、演秧歌,各种节俗活动不断丰富,普通百姓的参与性也更强,并且有娱乐化和商业化发展的趋势。

也就是说,此时百姓内心对待孤魂野鬼的态度是:畏惧心理逐渐减弱,更多的是一种怜悯、包容和安抚。通过这些仪式性民俗活动,善待死者的节日主题也就延续了下来。

△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

外国人如何过“鬼节”?

如今“七月半”的祭祀活动,多是大家自发地、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不过,在其他一些国家的“鬼节”,还有一些集体活动。

在日本的盂兰盆节期间,人们有撒豆驱鬼求平安的习俗。一般由一家的主人或者本命年的男人将炙烤过的大豆撒在房屋四周,还要一边撒豆一边念叨着“鬼出去,福进来”。

△人们在撒豆活动上争抢“幸运豆”

当地人认为,如果拾到和年龄相同数量的豆子就会交好运。如今撒豆逐渐演变成了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聚集在一起撒豆,之后还有表演、游行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人们在节日期间起舞

而在尼泊尔有一个神牛节,根据当地的传统风俗,有亲人过世的家庭要在这一天领着黄牛到大街上参加游行,没有牛的家庭可以让男孩打扮成牛来代替,为逝者祈福。

△装扮成牛的男孩们

打扮好的黄牛在人们的簇拥下走上街头,头顶是五颜六色的华盖。人们在游行时会刻意走过寺庙、神像等神圣的地方,他们相信牛能引领逝者通往天堂之路。

△有亲人过世的家庭都会参加当天的活动

墨西哥的“亡灵节”又称为“死人节”,主要是为了悼念死去的亲人。但这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相反,到处充满快乐与喜庆,街道上随处可见“五彩骷髅”。

△万寿菊花瓣铺路,这是墨西哥人指引去世亲人回家的方式

电影《寻梦环游记》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影片中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死后世界,这些亡灵们一个个盛装打扮,跨越万寿菊花瓣筑成的花桥,准备奔赴一年一度的亡灵节。

在这个节日里,亡灵可以回到人间看望亲人,与家人团圆。而在现实世界的家人,也会将逝者的照片供奉在神龛上,准备他们曾经最爱的食物,地上铺满万寿菊花瓣,以迎接他们的到来。

而亡灵之所以还存在,是他们一直存在于亲人好友的记忆中,只有当这些记忆都消失了,一切才会真正地消失。这也正如影片主题曲所唱:

“唯有记住,所爱之人才不会真的消失。所以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曾经的那份爱。”

参考资料:

太史文,《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任雅萱,《七月十五与亡灵祭祀礼俗》

吴鹏,《中元节,不只是“鬼节”》

戴望云,《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吗?》

国家地理杂志,《全世界人民都是怎么“吓”自己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