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s://m.39.net/pf/a_5154126.html中元节的名称是道教所取,在民间被称之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孝亲节等,在佛教的名称叫作盂兰盆节。中元节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对应的时节祭祀。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教的发源、佛教的传入,于是三流合一,形成了成为了今天的中元节,直到今天,中元节也产生了新的意义,被人们当作东方的“鬼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一下三俗合一的“三俗”。
一、中国传统的祭祖节
七月是吉祥月与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易经》载:“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与阴阳消长循环的道理。
所以在民间老人逝世后,会有一个“头七、二七”一直到“七七”无限的说法,所以会在每逢“七”时,就会举行祭拜活动,点烛烧香、烧纸,进贡等仪式。
上古时崇拜祖先与农事丰收的时祭,“七月半”位于孟秋,又称“小秋”。在这个时期有些农作物开始成熟,所以就有了用新粮祭祀祖先,祈求大秋丰收,并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了秋尝祭祖的习俗。
二、道教的中元节
中元节名称的由来,发源于东汉后道教兴起,道教“三元学说”的影响下,七月半也就逐渐更名为中元节,不过在中国民间很多地方,大多还是以七月半称之。
所谓三元学说,即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免厄,中元之名也就由此发展而来,唐代统治者推崇道教,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于是“中元”逐渐确定为节名。时间也设置在了夏历七月十五日这天,并沿袭至今。
在上古时代,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与重阳节、除夕、清明节并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祖大节。
三、佛教的盂兰盆节
“盂兰”是梵语,意为“倒悬”,“盆”指的是一种器物,“盂兰盆”就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意就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僧侣与佛陀,以拯救坠入地狱的痛苦众生。
农历七月是报恩月,在佛教的教义里面有禅七、净七,直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就如我国《易经》对“七”的描述,七是阳数,复生之数一样,在佛教的教义中,“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含无尽奥妙的数字。佛教认为,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会”。
四、结语
有很多地方认为七月不是吉祥月,认为在七月不适合做一切好的事,如不可结婚、不可出门、不可买房置地等,随着发展,人们逐渐将中元节当作了鬼节。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观点。
从民间来说,七月是孝亲月、祭祖节、尝新祈福的时节,更是追思先人的节日,强调的是尽孝敬祖,不忘根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祈求大秋丰收的文化内涵。
道教强调的也是孝道,在这一天,地狱之门大开,逝去的人都要离开阴间,接受地官的审查考核,有亲人的则回家享受供奉,没有亲人的就会在人间徘徊,寻找食物,于是道教就诵经,超度此类灵魂。
在佛教里面,七月又是“吉祥月”“佛欢喜月”“报恩月”等,佛教与道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教侧重于强调“普渡”那些从阴间出来的无主孤魂。
总的来说,中元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节日意蕴,并不能简单单纯地等同于所谓的鬼节。
关于中元节,你还知道哪些文化内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文化#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