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历七月十五五台捏面人 [复制链接]

1#

“又是七月中,年年祭祖先。跪谢养育恩,孝道代代传。”今日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这样节日孝敬父母、追念先人、传承文化,促进邻里和谐,关爱弱势群体,和今天社会的价值观一脉相承。中元悼亡,既有文化渊源,也有现实意义。只要积极引导,中元节仍然可以过得非常丰富。

中元节

每年夏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夏历七月十五这天,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在五台有农历七月十五蒸花馍,捏面人、送面人的习惯。这里还有个传说:据说元朝末年,“鞑子”欺压百姓,无恶不做。人们忍无可忍,计谋起义。为传达信息,人们在农历七月十五那天,以探亲为名,家家互送“面人”,在“面人”里面藏着纸条,通知各家在农历八月十五晚统一行动“杀鞑子”。从此,留下了农历七月十五家家户户探亲赠送“面人”的乡俗。

小面人

五台县境内,农历七月十五送面人还有些讲究。那就是这一日内提篮的、挑担的、抬盒子的、骑驴的,东来西去,南来北往,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送面人高潮;更有甚者,如今面鱼造型,已经发展到捏小摩托车、小汽车、大象、斑马、海豹、四大美女、明星造型等多种品种。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它是五台境内一年之内第二个重大节日,吃饺子、花卷、面条。早饭后,人们带祭品上坟祭祖。环椿坪、国都殿等村烧纸后,还将剪成碎条的五色纸挂在农作物的穗子上,祭五谷神。

蒸花馍、捏面人是七月十五不可少的内容。十五的前几日,村里面的女人们就开始忙乎了,三个五个围坐在炕头捏花馍,谈笑中,搓的搓、捏的捏、剪的剪、压的压,一扎一挑,一剪一压,一个个活物从手下蹦出来,急蹿的兔,威猛的虎,绵善的羊,滑溜溜的鱼儿,还有蛇盘兔、爬娃娃、甜瓜狮子滚绣球、猪、牛等。每个物品上都注之于情爱,施之于智慧。捏好后上锅,急火蒸出,着色,便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送给长辈的是鲜桃、甜瓜、寿桃,送给女婿和男孩的是绵羊,送给媳妇和女子的是面人,送给平辈的是鸟、兔、牛、猪、青蛙等。送的面人图案形状都有寓意及讲究,后文当中会有提到。过去十里八乡临村上下的妇女都会捏花馍,各个模样独特,而且与时俱进。

大面人

七月十五节前,北方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每个村里只要有一家蒸花馍,四邻街坊都会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形,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形,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时代不同了,七月十五也就不光是捏面人。如今,除去捏各种各样的面鱼:鲤鱼、鲢鱼、鲫鱼、草鱼外,开始捏制其它类型的面捏制品。如今的面人,大小不一,最大的可以达到一个面鱼要用二至三斤发起的白面提制一个成品,而最小的,也有象小指那样的金鱼。

五台东峪秋色

世上本无魂,人们心中的魂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思念。在土乡,崇魄敬鬼魂习俗十分浓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每一个家庭不知失去了多少个亲人。他(她)们离开人世,到那不可捉摸的冥冥世界。痛失亲人当然是最伤心的最痛苦的事情。

为了寄托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土乡人把这美好的思念的情谊放在七月凌晨的日子里。因此,对于过七月半这个美好的日子,祭奠冥世亲人,寄托自己的哀思,是土乡人最庄严隆重的习俗。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据记载,七月十五为“鬼节”,这大概是因为民间人们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月的时间中给先人烧纸钱和祭祀,这种人魂对话的气氛,使得人们产生了鬼的节日之说。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为开鬼门,死去的先人就要魂归人间检察后代们是否善恶,后人也要乘机祭祀他们;七月十五,为鬼节。

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还没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游魂人间。……七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早早地就起了床。到供桌上上香摆好供品,用于做好菜供好后,把在锅子里已蒸好面人,然后放在堂屋中的大方桌上,祭祀亲人。祭完祖宗亲人后,方可让大人或小孩吃,这时,一家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中元节

夕阳西下后,每家每户都在全力以赴地准备好为死去亲人的钱纸香烛,并用红纸庄重地写上每个死去亲人的名字,然后放在地上和钱纸香烛一起焚化。为了使每个死去的亲人都拿到一笔丰厚的礼品,在烧化纸钱时,必须按照亲人辈分的大小和死去的早晚顺序摆好,每人可拿一堆,每堆钱纸上都要摆好事先写好的名字,这样就不会错乱。

在燃烧纸钱的同时,大的村庄宗庙的祠堂里,正在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有的时候还要放鞭炮……把扎成各种形形色色的鬼灯和神灯按顺序摆好。主要有鬼王灯、钟旭灯、冥王灯、判官小鬼灯、牛头马面灯。在神堂里主要有观音灯、罗汉灯、三星灯、三才灯、南极仙翁灯、玉皇灯、王母灯、瑶池灯等等。这些形式各异大小不等的扎灯,一律按照大小摆好,然后由老者主持。完了之后,就把这些扎灯和钱纸香烛一起燃烧掉。全村各家各户的长者,在上面贴上自己祖宗祖先的牌位,端回家中在神坎上放好。七月半祭鬼节也就到此结束。

宋代画像中的中元节

据介绍,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

原来,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妇女不会捏花馍了,有小孩的就请村里会捏花馍的老人捏花馍馍供孩子们观赏。

清末书画家胡炬墨迹

如今的农历七月十五,已成为五台县民间面人、面人的展览日;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中极有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五台县内探亲、访友,互相赠送面捏珍品。互相比试面捏技巧、面捏工艺,互竞技巧,已成为普通民间风俗。

“又到中元送袱钱,晚风无语送青烟。时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在此,表达寄托故去亲人的哀思,还有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人固有一死,有人重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亦正如臧克家的诗中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关链接

先辈的老照片

胡俊(又名正丙)(-)胡礼谦长子,生于年(光绪元年),卒于年。一生任小学教员。教学吃苦认真。亦通医道,尤擅长针灸。有诗为证:“俭朴有古风,浑如田家翁;生平无他好,医病更育人”。

胡炬先生的书法作品

胡炬(又名正春)(-)胡礼谦三子,生于年(光绪十三年),卒于年。五台中学毕业。

胡炬先生住过的老宅

他一生从教,品学兼优,乡里争聘。其学生称赞他“德高望重,堪为师表。”据说他的学生罗永康(陈家庄乡罗家庄村人,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讲在他村里教书时每天早早起来在教室墙上练习写字,画画,几十年如一日,还有胡正义等(陈家庄乡东峪村人,甘肃天水市原副市长、原政协主席)等学生对胡炬老前辈的书画作品赞誉有加。

胡维州与爱人

胡维洲,(-)胡俊长子。生于年(光绪三十一年),卒于年。陕西榆林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毕业后不愿在军政界干事,甘心当小学教员,他教学对学生不体罚,循循善诱,教学有方,群众称他是“娃娃头”。曾经担任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干部,在-年间任区教育助理员。其亦懂医学,善写隶书。有诗为证:“耿入官场谋虚名,粉笔生涯寄此身;一生坎坷名不济,桃李芬芳慰忠魂。”

胡维世

胡维世,(-)东峪村人,小名叫洋照园,生于一九零七年阴历十二月十八日,他一生与人相处,老实忠厚,肯帮别人干活不说你我,前半辈子为大家庭务农,后半辈子由于家里的中医生人手不多不能为人治病,他继承前几辈传下的中医针灸技术,开始在附近村里治病救人,不分白天深夜,随叫随到,为病人开药方也是开便宜的药方,尽量少花钱为百姓治病。卒于一九七五年阴历二月十五日,终年六十九岁。

胡维元与爱人

胡维元,东峪村人,抗美援朝的劳模,华东军政大学毕业。享年八十余岁。

刘子方老师与爱人

刘子方(-)五台县白家庄镇樊家坪人。年高小毕业后,先后担任农村治保主任,锄奸团长,青救会主任。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心校长、联校长。

年调忻县专署文教局,在干部扫盲班及教育行政干部讲学班做农教工作,先后任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年调任神池县文教局副局长。年任忻县专署文教局科员,后又调晋北地委驻忻办事处。年任晋北工农师范副书记。年任忻县专署文教局业余教育视导组长。

年任忻县教育干部学校教导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挨批斗,被下放到忻县“五七”干校农场劳动。年落实干部政策,恢复工作,先后任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政治处副处长、党支部书记,忻县地区教育干部学校办公室主任,忻州地区教师进修校办公室主任。

《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史料汇编》

年离休后,参加了忻州市教育志的编写工作。年曾与阎明章老师合编《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史料汇编》。他一生为老三区的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胡效莲老师

胡效莲,胡庭栋之女,生于年,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就背着行囊,远赴离家三十余里的偏远山村屋腔小学,出任民办教师,在偏僻的山村,守望着教育的一方净土;即使是雨雪天,道路特别难走,但是她从未因天气情况影响上课,从没迟到早退过;更是风雨无阻,翻越崎岖的山路,去往学校路上,三年时间不知留下她多少艰难的足迹。心系学生书写春华秋实,情系教坛无愧星移斗转。

东峪口学校85年八年级毕业照

年调到东峪口中学,年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五台英语培训班学习,结业之后,年仍然在东峪口中学教初中英语课,-年年间,她所带的初中班的英语成绩连续三年全县,全区位居榜首,教育局领导亲批后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

胡效莲老师与小妹妹

年被评为忻州地区级模范。年被调往五台二中当英语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呕心呖血,积劳成疾,不幸患白血病。卒于年6月。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用自己如火的热情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业绩卓著贵创新,光荣榜上有芳名;心血汗水洒大地,结出硕果满园春。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百家号乡村文化创办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优秀诗人奖,“旅约全球杯”佳作奖等。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