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妖怪文化在国内是封建迷信,在日本却百鬼夜行?
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受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妖怪文化受到极大的破坏,还被贴上了“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等标签。
老一辈的人信仰和敬畏妖怪鬼神,尤其体现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中,如清明节、中元节和丧葬文化等。
清明节要祭奠先祖,其中便有人们需要遵守的习俗和不能触碰的忌讳。中元节,又名鬼节,显然和妖怪文化脱不了干系。而丧葬文化和妖怪、鬼神有关的习俗就更多,这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文化。
到了现代,妖怪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淡化,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显得淡漠和无视,对老一辈人信仰的妖怪鬼神也少了一份敬畏。
而在我们邻国日本却出现百鬼夜行的现象,对于妖怪文化来说,日本的许多商品都有百鬼元素,与之相关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也不在少数。
日本著名妖怪学者水木茂称,“如果要考证日本妖怪的起源,至少有70%的原型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日本本土的妖怪”。
比如我国上古传说中的姑获鸟,这种九头鸟身的妖怪,是怨妇的化身,往往在夜间抱走人类的孩子,而日本神话中,姑获鸟却有抚育孤儿的现象,可见,同类妖怪在不同的地缘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存在意义。
九尾狐,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作为与王母一同出现的神兽,是祥瑞与子孙兴旺的象征。而传至日本后,具备了新的面貌,频繁地在善恶之间转化。
再如天狗,原是来自《山海经》中的犬怪,传到日本后,渐渐和佛教中的天魔、道教中的山神等结合起来,融合成为现代的形象。
不止日本,其实西方国家的许多妖怪,在中国传统典籍中都能找到踪影,比如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其实早就在中国的《山海经》《史记》《临海异物志》等典籍中有所记载。
二、妖怪文化产于中国却盛于日本,《中国妖怪故事》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
妖怪文化产于中国却盛于日本,对热爱妖怪文化的80后作家张云为此感到震惊,张云从小喜欢读野史笔记,及各种民间奇谈。
多年前,张云去参观一群孩子的动漫展,看到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其中有不少孩子打扮成了妖怪的形状。于是张云就问其中一个孩子,知道自己装扮的是什么妖怪吗?
这个孩子说:“当然知道,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获鸟。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那一刻,张云如遭雷击,愣在原地。那群孩子装扮的除了姑获鸟,还有天狗、饕餮等,几乎全是我们祖先创造并且书于典籍的妖怪。而在这些孩子眼里,这些全是日本的。
于是,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收集、整理从上古到现代的各种典籍,编写出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对中华五千年妖怪文化与妖怪文学进行了传承发展,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
本书以妖怪名称加上相应故事的方式编写,按照妖、精、鬼、怪四大部,每个部分以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处,方便读者观览。
本书记录中国妖怪共计种,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张云称: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为中国妖怪文化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那么作者为何要倾尽十年的时间来编著这本书呢?妖怪文化有何重要的价值呢?
三、妖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很大价值,传承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妖怪文化的价值很大,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回到开篇,妖怪文化存在一定的落后和迷信部分,因为它来自封建的环境中,不可否认,妖怪文化对研究哲学、历史和民间信仰、心理等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妖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应该遗弃,而应该继承发展它的精华。
1.在艺术发展方面,妖怪不同寻常的样貌、所代表的思想,又与艺术创作者追求的与众不同不谋而合。在艺术作品中使用妖怪文化,可以加强艺术的独特性,使中国现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大大增加。
2.在学术研究方面,妖怪文化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从哲学角度来解读妖怪文化,人们会发现,它对于百姓眼中的世界描绘得更加详细,补足了古籍的缺失,对描绘古代被统治阶级的社会状况和世界观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3.在商业商品方面,人们可以将妖怪文化适当商业化。在商品中加入中国妖怪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还能够创新传统,而经济利益能直接推动生产。从这一方面看来,将妖怪文化适当商业化不仅能增强文化氛围,还能促进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四、结言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