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雪石的艺术:默契自然增辉山川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为了发展我国山水画艺术,进行不懈的探索、创造的老一代画家中,白雪石先生是 为山川代言 的一家。 白雪石 为山川代言 的创新之作(无论是巨幅或小品)俱各有其明晰而爽朗的艺术语言。画上的奇峰危峦,深崖绝壑,林莽、乔柯或清旷萧疏,或险绝逶迤 交相关联,主从分明,情景交融。他的作品,不仅有 山川郁秀,草木华滋 的韵致,并时有 画外之奇 、 真正的美与理想一致,与自然致 (席勒语),在他的画中已得到一定的体现,同时也表现 画家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清石涛语)的独立风格和创造精神。非 如实照搬 的对景写生所能企及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宋 辛稼轩词句)绘画创作的选材,取诸于作者的艺术观及其审美评价。即使描绘相同的景色与风物。而作者不同,时代不同,感受不同,其表现形式(包括各类艺术手法)则判然有别。白雪石对于创作素材的选择、取舍是相当谨严的。他精于概括、剪裁、为山川传神,集中掌握描绘对象,为了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画境。白雪石体验生活,常常 不辞劳瘁地跋涉,行万里路 ,从 人千世界 的千变万幻之中来寻觅,领悟艺术源泉;故尔灵感飞扬,涉笔成趣。 中国画传统 六法 中的 经营位置 (构图)关乎绘画创作之高下、得失,取决于画家的功力和修养,故有娴雅之尚,庸裁之别。白雪石画中的立意,选景布局,都有他自己的特色,对空间把握和处理很有 匠心独运 之处。所绘的内容,对近景、巾景、远景的层次安排极其分明而妥善,用他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宋代郭熙的 三远 论,对季节、空间的关系处理得很自然,而在他的画中 可居 、 可旅 之感是很强的。对丁各类建筑物的处置或隐或显中的疏密交织、错落掩映也别具会心之处。至于画中表现的地域、环境、气候等等,也极为鲜明醒目:开阔的原野,清澈的水田和层层的梯山以及杂树、蕉林、棕榈同活动于其间的人物,开合照应、点缀都相当考究,生活情趣很浓。此外,他对画中虚实处理,也十分精到,很善于运实入虚。特别是画面的主体(重心)与陪衬,聚与散、疏与密摆布得也十分得体;明暗、对比、呼应、跌宕相当自然。其间有动有静,轮廓明显,结体完美,多种境界或幽深。或典雅,或磅礴,或巍峨 均各具姿采。再卉,山重水复,林菁木茂,葱茂蓊翳,云烟幻化,碧波浩淼,霞飞云锁 浑然深厚而无堵塞或臃胀之感。作品中实处之妙皆因其虚处生发。深显 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 笪重光《画筌》)之宏旨。至于他对画中的某些空白(或 虚处 )的处置,很有清人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说的那样: 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 所以他的作品的艺术效果往住 出人意外 而又 在人意中 ,与大自然相 默契 。白雪石的创新山水画。对题材的选择,对题捌的运用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是因为他深人生活 目识心记 ,经过他的提烁创造,传达出客观景物的美之所在,借以抒发自我的情操与心声。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 万点奇峰千幅异,远近高低皆不同 ,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这是前人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但是,白雪石则有白己更为深切的体验。这在他画中的题词里,就有所反映。他在《雨日后漓江》一图题云: 雨后漓江两岸奇峰青翠欲滴,烟云变幻,舟楫村舍相映,图画天成。 而另一图则题曰: 昔游阳朔伫立碧莲峰下,东朔曾见云雾由地面冉冉升起,而东岭群峰格外层次分明;但顷刻问诸峰全然不见。云退后,山色更呈青翠。 可见他对所画景物、境象的观察体验是何等仔细!还有他的《雨后漓江》画法也明显的改观,题词是: 雨后漓江两岸奇峰树丛间泉水奔流直下,真可谓银河落九天,为漓江胜境,锦上添花。 其他的如《归渔》、《渔歌》,《溪水清浅》、《竹林幽居》等作品,也都各有其会心之处。他画的《三峡》气势宏丽,备极壮美而饶神韵。复自题为: 长江中游的三峡两岸连山,重岩叠嶂,峭壁对峙,隐天蔽口,烟笼雾锁,风韵多姿,气象万千。景色雄伟明丽,极富诗情画意。 这一段描述,说明他是怎样观赏自然,怎样理解自然冉进行创作的。他画异国的景物也如是 在《日光》一图上的题记中说: 一九八C年秋十月,余在东京举行个人画展期间,曾赴日光一带风景区观光。时值金秋季节,沿途枫林如海,蔚为壮观。日光瀑布尤为吸引观众,回旅寓后留此草图,一九八四年完成。 在他笔下如*山、泰山、湘西群山、江南水乡等,都有白己鲜明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