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寒衣节中国三大鬼节之一,背后却是一段关于 [复制链接]

1#
治疗青春痘北京医院 http://pf.39.net/xwdt/210311/8736637.html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谓之十月朝,也叫寒衣节。

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节。

且这一天刚好处在立冬后一个星期,

正值初冬,天气由凉转寒。

因为担心亲人在另一个世界挨冷着冻,

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给他们捎去纸衣,以御严寒。

这些纸片是否真的能预寒,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在夜深时,我们的思念与关心,

和这些“冬衣”一起,都化作了漫天灰烬。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城的月色里,尽是捣衣之声,

赶制冬衣的妇女,心心念念的是那戍关的良人。

这首诗写于唐朝安史之乱期间。

彼时,藩镇割据,战火连天,士兵常年不得还家。频繁的战争,导致物资一度缺乏。到了冬天,士兵都没有厚衣服可穿,只得靠家里人筹备。

妇人们担心丈夫在前线受冻,因此,每当秋风响起,她们就抓紧时间,给前线作战的丈夫赶制衣物。对于那些没有家人给送冬衣的士兵,只能靠着单衣过冬,其结果可想而知,有的甚至还没有上到战场,就感染伤寒病倒。

由于唐朝棉花还有普及,人们做衣服的料子多为丝和葛麻,不过谁都知道丝贵,不是一般人家能穿得起,大部分人穿的还是葛麻做的冬衣。葛麻虽然没那么贵,但是这种料子又粗又硬,加工起来不太方便,必须放在石板上,用棒子一遍遍锤,使其变得柔软才方便缝纫加工。

当时,因为女子白天还要干活,只有晚上才有空余时间给丈夫做衣裳。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月光笼罩下的长安城,到处都能听到捣衣的声音。而这种用来捣衣的大石板,被诗人称作“寒砧”,后来捣衣声一起象征着深闺的相思之情。

对于捣衣女子而言,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到丈夫的来信。但是长年战乱,朝不保夕,纸张价格又很昂贵。给家里人报一声平安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以至于,十年出征,生死未卜。女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年冬天到来之前,把衣服做好交给当地官府,由官府统一调度,送到士兵手中。

唐朝诗人陈陶《陇西行》对这一悲情故事有过描述,

势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忠勇的唐*奋不顾身,却命丧胡尘,河边遗落的残骸,不知道是哪个年轻女子日思夜想的牵挂。诗人没有直接描述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而是将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将痛苦具象化,让人产生无限同情。

这些人的丈夫,有的已经战死在沙场上,或许尸骨旁边已经长出了嫩芽。但是千里之外的妻子,对此却并不知情,她们到了时间,就和往常一样开始捣衣,将自己的思念化作绵密的针脚。直到朝中传来丈夫阵亡的消息,她们才放下了手中杵头,在夜里泣不成声。

后来,每当寒衣节到来,她们为了悼念自己的丈夫,于是就用纸做的寒衣代替,烧给自己的亡夫。

虽然,长安城的夜色里,

再也没有了妇人的捣衣之声,

但是,给逝者寄寒衣的传统却一直保存至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