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祭祖之节还是鬼节中元节,那些你可能不 [复制链接]

1#

#中元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元”一词起源于道教。民间称其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本来是先民在初秋时节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据《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记载: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穀蕃熟,穰穰满家。’由此可知,当时的农家就以猪蹄和酒来祭祀田神,祈求五谷丰登。到后来,祭品已经不再只局限于猪蹄和酒,祭祀场地也不再限于农田。

中元节原是小秋,农作物此时也纷纷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上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户户都会祭祀祖先。也就是说,中元节本来是一个祭祖的节日,那为何又会被称为“*节”呢?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据说在这一天,地宫会打开地狱之门,众*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这一天又被称为“*节”。

中元祭祖

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这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将祭品置于桌上。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做“布田”。祭祖的祭品也是五花八门,除冥币金银纸锭外还有纸剪纸扎的衣服、车子、房子、电器等现实生活中能用到的物品,以此希望祖宗在阴间也能过上好日子。贡品买来后按祖宗人数,一人一份装进类似信封的纸袋(俗称火包),按格式书写封面,在每年固定的地方焚烧。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而在这一天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节祭祖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施孤

所谓“施孤”,是指施舍给孤*野*的意思。人有孤寡病残,*也有孤*野*。在这一天,阳间有亲人、有家的*可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饱食一顿,领取亲人为它准备好的金银财宝、衣帽布匹。可那些无家可归的野*就到处游荡、惹是生非。为了防止孤*野*招惹是非,人们在祭奠自家祖宗时,都会在门外摆上一小桌,供野*享用。

施孤

这一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放河灯

放河灯又称放荷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再插上点燃的蜡烛、香火,让小船顺水而漂。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中元节放河灯

驱*辟邪

插柳辟邪的说法由来以及,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七月初一到来之前,在自家屋子门口和窗户上插上柳枝或者其他树枝,阻止孤*野*乱闯民宅。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会将“鸡屎藤”做成“手镯”,给小孩和妇女戴在手上和身上,用来驱*和避邪。而有些地方则有吃鸡屎藤粑仔汤的习俗。

鸡屎藤

禁忌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有一些禁忌,例如二月二禁忌动刀、剪子、针线;三月三禁忌不下河洗澡等等。那么中元节又有什么禁忌之事呢?

1.不能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直呼别人名字,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乱拍照。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野*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

3.不乱捡地上的钱。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4.夜晚尽量不出门。民间有言:“七月初一*门开,七月十四*乱窜”。人们普遍认为七月是“*月”,夜晚、野外阴气重,中元节前后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虽然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一些缺乏科学依据,但是我们也要本着“可以不信,不可不敬”的态度,遵循一些地方的习俗。

#创作者赋能学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