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元节已至,俗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 [复制链接]

1#

在我国有四大“*”节,它们分别是上巳节、中元节、清明节和寒衣节。而其中在我们农村更为重视的是中元节。在中元节这天,据说阴曹地府的门都被打开,各种各样的阴*滞魄都会跑出地府,到阳间游荡。那么,中元节具体是哪一天呢?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我国都称之为“中元节”。

今年的“中元节”已至,俗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啥意思?别看农村,有些风俗听起来似乎挺“迷信”,但是,如果你仔细地探寻其根源,就会发现其迷信的背后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你比如在我国农村的“中元节”吧!老百姓又将那一天称之为“中元大会”,或“盂兰大会”。而且农历的七月也被称为“亡人月”。

按我们农村的习俗,七月初一那天要“接亡”,“接亡”是干什么呢?就是迎接自己的前公后祖回家,先去“土地庙”前送香和亮,然后,回到自家将堂屋门打开,然后在自家神龛上装上香和亮,下面摆些供品,烧点冥钱。同时还要行跪拜礼,并祷告前人要保佑自己。然后一直到七月十二那天便进行“送亡”仪式。

在这期间,有些人特别重视的,还会请来法师为自己的前人进行超度,一般情况的家庭,都会给自己的祖先封些“包封”,等到七月十二这天晚上,便会在自家门外支起一处“火化墀”,找一些干净易燃之物铺在地上,然后上面再放上事先封好了的包封,再上面还要撒上一些散冥钱(防备自己封包封时漏掉的前人或亲戚回来后领不了钱)。

这些弄好后,然后再去堂屋摆上饭菜供品,并上香祷告,点了茶酒后又去土地庙前送香亮,这些工作做完后,才去“火化墀”中点燃那些包封,在包封火化期间,不能用棍子翻动,并且还要在“火化墀”以外的地方再烧点散纸,用以对来往过路的阴*滞魄施些钱财,据说这样才能保合家平安呢!

但所有这些工作,说白了就是一种祭奠,用此来寄托自己对先祖的一种哀思吧!但是古人为什么会选在七月的“中元节”呢?我想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吧:我国农村每年过年都兴去自己前人坟上“送年饭”,意思是接前人回家过年,然后,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将他们送走,这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在自家堂屋装香烧纸,俗称“供香”,又称“接香炉脚”。

而这种事古时只有自己的儿子能做,这或许也是古代老人们“重男轻女”的一个原因吧!当然,这些风俗在现在社会都是封建思想,不可取了。但是,这种在家的“供香”活动却仅仅限于年尾和年头,于是,人们为了让后人在一年当中不要忘记祖先,便兴起了年中的“亡人月”,在“亡人月”,后人会再次接前人回家进行祭奠活动。

这说明我国的中元节,看起来是“*”节,但其实是我国古人对孝道的一种传承,不可这种传承被稍微镀上了一层封建社会的迷信色彩罢了!另外,说到我国的俗话: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从唯心的角度上看,听老人们讲,“鸭”与“压”谐音,有镇压、驱邪的意思,七月是“亡人月”,各种*都出来了。

人们用吃“鸭”来镇压、驱赶各种*怪,虽然听起来很迷信,但或许也是种精神安慰吧!然而,用我们现在人科学的眼光看,鸭肉性凉,有生津止渴防秋燥的作用,这对于刚刚入秋的七月来说,无疑是一道上好的食材,而对于我们那些在中医上有着优良传统的祖先来说,他们肯定也深知其中的奥妙的。

这或许正如陶渊明所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