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0/5474680.html“火里莲花水中开,乱红深绿共徘徊。分如列宿时时出,宛似流觞曲曲来。色界本知空有相,恒河休叹劫成灰,凭君莫话燃犀事,水底鱼龙或见猜。”明朝李东阳《河灯》
诗文漫读:7月15的荷花灯,是火里的莲花,开放在水中。那灯是红的,那叶子是暗绿,它们在水中徘徊着。
如同星辰一样,在这样的夜晚和河流,河灯如星辰闪亮。像水中的酒杯,顺着流水,一只只飘荡过来。
这样的美丽,明知道是刹那的表象。
在燃烧之后,不要叹息那火将美丽的莲花化成了灰。
这样的夜晚,你只需要静静的享受,不要去彻底的追问神怪的事情,不要用莲花灯照得更远,那会惊起水底的鱼龙,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初衣解诗:7月15,民间有放河灯的风俗。与古老中国本土的来历,是因为河灯对于渔民有着现实的意义,因为一盏灯,就意味着一户人家,一户水中的生气。而古中国有着古老的河伯的崇拜,鲜花与牺牲,常常会在特定的日子,祭奠给河伯。而古代战争中,因为水战而阵亡的人,河灯是一种灵*的接引。而民间七月七的牛郎织女传说,雀跃了思念。在水里放河灯,是一种爱的祈福。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的一些传说和本土相结合,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僧人们都会在放生池上放河灯。而宋朝形成了河灯的高潮,规定了中元节,放河灯放焰口,演目莲戏,是因为这一天佛教的地狱开放,**在人间游荡,而此夜给各样亡*的祭祀,可以安抚**,保佑人间。
河灯便成为这种多重祭祀重要的载体。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7月15,在河水里,会有各种各样的莲花灯。它们形成初秋的特殊一道人工风景,绚烂,壮美,和明月交辉,肃穆流丽,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人间的感情。成为中国古老民间的一个情感仪式和出口。
祈愿天上的灵*安好,希望它们的宁静,又得到他们的保佑。儿女情思重的人,在河水里放灯,表达自己相思永远,渴望团圆的心意。每一盏灯都是一种灵*的寄托。
而有月明的夜晚,三五成群的去放灯,去看灯,也成了一种带祭祀性质的休闲活动。人造的莲花于天然的夜景相融合,起到了安抚身心的作用。
明代李东阳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中元节的河灯。有人说就可能写的是上元节。我们通常都知道上元节是在陆地上燃灯。是祝福新年的开始,遣词造句,都别有春天的新美。
在李东阳的这一首诗里,“火里莲花水上开,乱红深绿共徘徊“写的是初秋的河水,深绿既可以是指水中的天然的荷叶,也可以是指水的颜色。而在初春,水是不会有深绿色的。哪怕是在夜晚。
“分如列宿时时出,宛似流觞曲曲来。”说的是荷花灯下水之后的盛景。而只有在七月半,放河灯成了一种全民参与的风俗,去水边,点灯看灯。而在正月十五时,大部分地方天气寒冷,人们是不会刻意的靠近水的。
“色界本知空有相,恒河休叹劫成灰。”这用的是两句佛教的禅语。不明就里的人并不知道里面说的什么。其实懂这个道理的人,是知道诗人描写的这一夜的美景,短瞬即逝。因为莲花灯璀璨的夜晚,一年只有这样的一夜,由于莲花灯多用纸来做,在莲花中间又安放燃料,取的就是在美丽中燃烧的意思。那么第二天早上的河水,一定不复此夜的美丽,而花灯都化作了灰烬。
但是这个中间并不悲观,反而有让人珍惜眼下这种美丽的瞬间。可以想见夜晚的河灯,是有多么的如梦如幻。
这个时候诗人点了一句7月15必要的民间风俗,那就是在这样美丽肃穆的晚上,你可以看河灯赏河灯,但是不要刻意的去惊动河水下的生物。不要高声的交谈,不要说一些隐私的话,就算是看到什么,也不要高声喧哗,因为这样会惊动自然的神灵。
人间的祭祀,既要美丽绚烂,又要有所节制。
这个中间有一神话的典故。相传晋朝有一个人叫温峤,他在长江边上,听到水底有音乐声,于是就点燃了犀角,去照水里,结果有许多水神奇形怪状。然后当天夜晚,他就梦到有人跟他说“我和幽明两条路,你凭什么要用犀牛角窥探我们的路?”没有多久温峤就死了。
这里用这个典故是和寓意呢?也就是说七月半是一个祈福的日子,希望人们不要过分的留意*神之事,将祝福化在眼前的美景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讲,这是劝诫人们在七月半不要过分的迷信神怪,而导致因为心理因素,而产生一些灵异,让人容易痴迷进去,损害人的健康和寿命。
这首诗实在是写得非常的中庸恳切。这首诗也和作者的地位息息相关。作者李东阳是明朝中期的重臣,是一个儒家的务实派,非常的公正清廉。那么他对河灯的态度不偏不倚,爱其壮美,绮丽愉悦,而不迷恋*神之说,值得我们效仿。
“火里莲花水中开,乱红深绿共徘徊。分如列宿时时出,宛似流觞曲曲来。色界本知空有相,恒河休叹劫成灰,凭君莫话燃犀事,水底鱼龙或见猜。”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